中跃电器
产品展示
Product categories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海安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 点击数:1417次 更新时间:2021/3/18 10:04:50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为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 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农业农 村现代化新征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2— “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的战略定位,坚持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为抓手, 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载体,以乡风文明 建设为基础,以乡村建设为重点,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力乡村,推动农业高质高 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南通争一流 全省创特色 全国有影响的总体定位,持 续放大海安三农工作影响力,系统打造国家级、省级亮点 名片。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综合指标在全国有特色、全省进前十、 南通争第一,致力锻造乡村振兴海安之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 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任务: 1.乡村建设: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 15 个、先进村 35 个;打 造开发区 2000 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施高标准农田 4.7 万亩; 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升级人居环境示范 点 60 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 100%;在乡村振兴示范村、 先进村和铁路沿线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中居住试点。 2.产业质量: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开工亿元以上 农业大项目 21 个、竣工 18 个,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开工 40 个,—3— 竣工 35 个;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水稻种植占比达 90%;新增桑 园面积 5000 亩、新建蚕业农场 20 家;新增省级园艺作物标准 园 1 家;培育年销售超 50 亿元特色农业产业 1 个;农村电商年 销售收入增长 10%;争创省级精品休闲旅游线路 1 条。 3.产品生态: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 75%以上;秸秆综 合利用率 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90%以上;农 产品规模生产主体追溯率 91%以上。 4.富民强村:实施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331”工程,确保 通过精准帮扶基本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增幅 7.5%以上;新型职业农民认定 200 人以上;建成强村加 油站”3 个;村营收入实现 55 万元全覆盖,村集体经营收入超 100 万元的村达 40%以上;实现税收返还型收入超过 5500 万元;力 争 10%以上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农户分红。 5.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取得新突 破、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 家;建成新型合作农场 80 家; 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2 家,新增家庭农场 50 家,培育各级示 范农场 20 家。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示范村、先进村培育,进一步提高乡村建设新水平
    1.
高起点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培育乡 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为抓手,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 15 个、先进村 35 个,确保完成南通市乡村振兴 示范村、先进村培育任务。因地制宜,挖掘各村文化资源、自 然景观,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多规合一实用性规 划。合理布局镇村空间、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分 散式生活污水等基础设施配置,保护传统村落。做到农房建设 有依据、村庄整治有安排、村庄功能布局逐步优化。推进乡村 公共空间治理。组织四清两治一改行动,强化对非法侵占、 私耕乱种、违建违章等行为的治理力度。统筹乡村发展空间, 集聚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合理确定乡村生活设施用地位 置、规模和建设标准,着力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引导乡村 产业集约高效发展。有序规范推进农房建设。依托村庄资源禀 赋和特色文化,合理编制农民建房系列图册,引导农民建房风 格整体统一。规范宅基地和住房建设审批管理,让村庄建设规 范有序,彰显特色。坚持试点示范先行,优先选择示范村、先 进村和宁启、沪通铁路沿线等区域进行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选 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村开展集中居住试点,将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等工作集成 到试点小区,片区化推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串点连线成片,高 水平引领乡村建设。
     2.
高质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根据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先进村评定细则,结合海安实际,巩固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三年行动成果,提高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新提升。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档升级人居示范点 60 个以上,力争美丽宜居村庄建成率 100%。修 缮改造提升老旧改厕工程,全面取缔旱厕。大力推进农村生活 污水治理,具备纳管条件的村庄要应接尽接,不具备纳管条件 的村庄要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着力推进农 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完善四分类管理模式,新增 2 个垃圾分 类试点区镇。实现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百姓受益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区镇城镇管理示范街创建,推进农村违 建、破落建筑和河道综合整治,实行清单式推进、销号式管理。 塑造村庄景观形态。推进农村种植养殖布局、田间布局合理、 清晰,有效治理工业污染源。绿化造林坚决不得占用耕地,巩固和提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果,以创建国家森林乡村为契 机,突出重点,稳定林木覆盖率,新增绿化面积 900 亩,建成 省级绿美村庄 5 个。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行动;引导农户在住宅 旁规范种植果蔬林木,塑造良好村庄景观形态。健全长效管护 机制。健全市、镇、村、组四级责任体系,推动骨干林带绿化 管护、林下种植清理等常态化管护,保障管护制度、管护标准、 管护队伍、管护经费,引导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 束的网络管理机制,并定期进行专项督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彰显独特的海安气质,加速融入长三角生态圈。
    3.
高标准建设农田示范区。丰富后高标准农田时代内涵。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连片打造开发区 2000 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统筹农村人居环境、高效节 水灌溉等现代设施规划、同步实施、高标推进。探索配套尾水 回收、农田智能化控制与管理设施,创新探索育苗、栽种、智 能化管理、无人机喷施农药与化肥、烘干中心与粮库、粮食一 体化加工等现代设施,建成全市唯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 高标准稻麦种植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集成基地。注重在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 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坚持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新机制,确保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流转率 70%以上。力 争建设高标准农田 4.7 万亩,确保占比南通第一。提升农机装备 智能化水平。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以两融两适为路径,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特 色产业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业宜机化作业条件提档升级等行 动,全面推动农机化向两全两高转变。大力开展机器换人、 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两大工程,建设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农机服务中心,探索农机服务新模式。推广应用无 人驾驶插秧机、拖拉机、无人植保机等智能化机具 50 台以上,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 93%,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 55%。做 好油菜机械化种植试验示范工作,形成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路 线和作业标准。夯实农田水利设施基础。配套农田生态沟渠和 生态缓冲带等设施,实现生态尾水净化,促进农田污染物消解。 加强农业节水增效,巩固省级节水型灌区建设成果,推进如海、通扬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确保农业用水效率提高 5%。 持续开展河道两违三乱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河道管护工作 长效机制。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建立生态河道建设资金投入及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机制。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黑臭水体整治、河道疏浚、圩口闸闸门改造、险工圩堤培修达标项目,新建农村生态河道 18 条,整治农村黑臭水体 61 条(处),疏浚 河道 34 条,拆坝建桥(涵)156 座。
     4.
高要求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坚持质量兴路、科技兴路、 绿色兴路,高质量推进四好农路建设以及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 推进农桥改造、公路亮化、路面黑色化等。完善农村交通物流 体系,探索公交改装物流,促进城乡互联互通。规范化建设 9 个公交首末站和 1 个农村客运站,建成农村物流服务站 10 个。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水平。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按省优标准改善农村园和薄弱园教育设施,实施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年内完成白甸镇初级中学宿舍楼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 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支持区镇、街道打造 农村十五分钟健身圈,建成全民健身中心 1 个、多功能运动场 2 个。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紧密型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优化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优质 医疗资源下沉。扩面提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化、智能化 推进慢性病健康管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疫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推进农村 3 岁以下 婴幼儿托育服务,力争建成 2 家普惠托育机构。健全农村社会 保障救助体系。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多形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持续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农村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鼓励优质养老机构服务向农村 和社区延伸。提高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水平,确保农村经济困难的独居、空巢、失能、失智老人全部纳入政府购买 居家养老服务。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生活服务业改进 升级,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 费有效对接。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 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满足农村居 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二)突出农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新业态
    5.
以稳产增效为重点,加快发展五大产业。加快优质稻麦、 现代畜牧、高效蚕桑、生态水产、绿色果蔬五大优势产业稳产增效,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抓好重要农产品 稳产保供,确保粮、油、肉等供给安全,增强应对突发疫情、 自然灾害的能力。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抢占高端产品市场。 发挥南通市蛋鸡、稻米、渔业产业联盟牵头作用,推动产业规 模化、集群化发展,构筑特色产业发展高地。开展粮食节约行 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稻麦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建立海安大米和强 筋小麦生产基地。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完善稻米、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加强优良食味品种筛选 应用,提高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水稻种植占比达 90%。加强彩 色稻米、富硒大米等特色功能稻米品种选育开发。充分发挥季和米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中高端稻米生产基地,做强海安大米名片。加强试点、示范和推广,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单 产水平全省领先。畜牧产业:坚持走规模经营、健康养殖、加工增值、农牧结合发展之路,加快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升绿色优质畜禽产品供给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督促、指导牧原、晨川等现代化规模猪场运营管理,全市生猪存栏达 30 万头。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 100%。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猪场 45 家。蛋品精深加工占比达 20%。蚕桑产业:发展新型蚕业经营主体,新增桑园 5000 亩,确保桑园稳产丰产。加快蚕源种业建设,高标准建设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加大蚕桑新技术推广普及力度,拓宽蚕桑副产 物综合开发利用渠道。持续巩固 4 万亩级蚕桑区镇基础,培优做强 500 亩以上的蚕桑基地村 30 个。新建蚕业农场 20 家。 水产产业:以长江十年禁捕为契机,加快发展池塘工业化生态 健康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扩大河豚鱼、鲥鱼、 刀鱼等珍稀鱼类工厂化养殖规模。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 5000 平 方米以上、实现水产品总产量 5.3 万吨。其中稻田综合种养1000亩以上,池塘生态化改造面积 2000 亩以上。蔬果产业:发展标 准钢架大棚、智能温室、连栋大棚设施,引导果蔬品种更新、 品质提升。大力培育果品、蔬菜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滨海 新区特色韭黄、李堡镇蔬菜、大公镇鲜果、南莫镇食用菌等蔬 果产业特色镇,力争蔬菜播种面积超 26.8 万亩、果树 1.3 万亩。 建成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 1 家。
      6.
以创新支撑为重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加大种 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强化种子技术攻关,优化农业生产技术, 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筛选引进农 业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并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和央企等机构对接合作,培育建立农业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加快品种、技术更新速度,着 手组建海安市植物组培实验室,年内完成组培实验室规划选址。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积 极申报现代农业科技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培植科技创 新载体。培育一批功能定位准确、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农 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申报全国双创园区和双创实训基地, 引导各类创业创新项目入驻。组织遴选一批双创导师,加强农村双创培训。充分发挥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 加大培育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产学研实现全覆盖。
     
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农业农村大 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立 体化、全覆盖的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智能化观测体系,落 实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配置标准,实现突发气象灾害预警 信息覆盖率 90%以上。
     7.
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完善重大 项目推动机制。建立重大农业项目一把手负责、部门联动保障 机制,围绕五大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形成对项目进度、建设质 量、资金使用等定期督查考核的长效推进机制。建立多元化农 业投入体系。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家、经济能人、村集体投资兴 办农业项目,构建多元化农业投入体系。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整 合力度,对重大项目引进实行一企一策。创新招商引资形式。 突出粮食生产加工、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仓储和冷链物流 方面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面向长三角城市群,定期开展农业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农业招商团队建设, 聘请专业招商顾问,提高招商引资专业性,常态化组织开展招 商活动,做到月月有招商、季季有活动。力争全年亿元以上农 业大项目开工 21 个、竣工 18 个;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开工 40 个,竣工 35 个。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实施农业引进 来、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加强农业对外经济技 术合作。鑫缘集团要巩固印度市场,拓展中东市场,延伸欧美 市场;中洋集团、天成科技要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实现农产品 出口新突破。鼓励季和米业、婷婷蛋业等企业加强与国际连锁集团的贸易合作,打入国际连锁商超,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 着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形成农产品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8.
以一二三产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前延后伸。以加工 流通延伸产业链。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布局,引导优质企业 向优势产区集中。以中洋鱼天下为核心,打造现代渔业示范区。 以季和米业百味食品为核心,打造优质稻米集中加工区, 加强全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以鑫缘集团为核心,建成 中丝工业园,开发茧丝绸后道产品,提升海安茧丝绸百亿产业 集群影响力。以润思达国宇企业为核心,打造农产品冷链 物流区,发展脱水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出口,确保农产品加工业 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 3.4:1。以互联网+”打造供应链。对 接终端市场,促进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客户营销和终端消费 连成一体、协同运作,增强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创新直播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等销售模式,开拓丰富寻味海安”“云买菜等农商直供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开设农产品网店,全年新增农产品网上营销主体 40 家, 建成生鲜驿站 10 个以上,新入驻寻味海安农场和农业企业 50 家以上。加大阿里巴巴、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销售,农村 电商年销售收入增长 10%。以功能拓展提升价值链。
    
推进农业 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重点打造里下 河水之韵、老坝港海之味、高沙土乡之情、环城区绿之闲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市级休闲农业精品村和主题创意农园 2 个以上,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 1 个以上。争创省级精品休闲旅游线路 1 条。引导有条件的休闲 农业园建设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继续开展中国海安河豚节”“白甸捕鱼节等节会。每年宣传推介 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景点路线、主题创意农园和乡土美食地 标菜,实现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总额增长 10%,接待游客总人 数近 350 万人次。
     9.
以提档升级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现 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重点区镇和集中加工区,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以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品牌打造等环节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省 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涵。巩固雅周现代农业园省级现代农 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成果,建设优质项目,力争招引档次高、带动强、后劲足的精品项目 3 个以上。围绕稻麦生产科技创新示 范基地、蚕源种质资源繁育保种场、高效设施农业集散地、高沙土生态休闲农旅区,重点推进蚕源种业科研中心建设,加快繁育中心投入规模化蚕种生产,确保建成 10000 平方米四季果园和 8000平方米高架草莓智能温室。对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建设回头看工作要求,完善园区配套、拓展园区功能,持续放省级示范园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农时举办五彩油菜花节、樱桃采摘节、葡萄节等体验活动,举办摄影大赛和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打响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形成“1+N”功能园区格局。以雅周农业园区为核心,鼓励各区镇、街道集聚建设园区核心区, 形成“1+N”功能园区格局。以大公东部农业园、高新区都市农业园(隆政、胡集区域)、开发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壮志康养小镇核心区)、洋蛮河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为重点,打造全市中部农业新亮点,建成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新格局。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招引规模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园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将各园区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业展示区”“样板区
     10.
以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为重点,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 助力区域公共品牌扩容。围绕五大产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海安特色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新培育小麦、食用菌、蔬菜等产业知名品牌各 1 个。扩大海安大米”“海安紫菜”“海安脆梨等地标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 内涵与价值。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 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品牌。鼓励申报创建海安小方柿”“海安大白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探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的双品牌战略, 助力海安品牌扩容。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发展区域特 色产业,培育年销售超 50 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 1 个,加快建成一批菜篮子”“米袋子等优质农副产品市场保供基地。引导农产 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两品一标一基地农产品认证,新认证两品一标”20 个。力争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 品占比 75%以上。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途径。动员农民经纪人、 农贸公司等社会力量,推动海安优质农产品与大型商超、农贸 批发市场、社区连锁店等有机联结;畅通农产品国内主循环, 组织优秀企业参加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农洽会等,充分展示海安优质农副产品,提升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1.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探索农作 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模式,根据各区镇特点,因地制宜就近开展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有机肥项目,鼓励天楹集团等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 支持秸秆代木、纤维原料、清洁制浆、能源化利用等新技术模式,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5%以上。支持整镇整村开展秸秆 捡拾打捆离田,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应用面积超 5 万亩。推行农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构建生态循环体系,畜禽粪污资源化 综合利用率 90%。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确保主要农作物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 93%,氮化肥利用率达 40%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 85%;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0%以上。 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实现农药用量零增长,农药包装废 弃物回收率达 80%以上,集中处置率 100%,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 50%以上。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原则,健全覆盖主导产业的标准体系。 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结合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 示范县,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加强责任主 体逆向溯源、产品流向正向追踪,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 达 98%,规模生产主体追溯率 91%以上。深入开展渔业、农机、 农业龙头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隐患,提升农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
    12.
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以省探索建立 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331”工程、开展 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 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 帮促。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 业技能培训,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弱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轨道。 强化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 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切实减轻低收入人口医疗负担。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继续实施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推动新增危房动态清零。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对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相应专项社会救助。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以及支出型困难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必 要的救助措施。构建帮促增收工作体系。完善联席会商制度, 整合各类资源,对于特殊困难家庭采取一户一议方式,确保帮促增收举措落实到位。广泛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踊跃参与,积极发挥村企联结作用,形成专项帮促、行业帮促、社会帮促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互为支撑的大帮促格局。
     13.
构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产业增收主力军作用。 坚持产业富民增收主体地位,通过农业产业融合提高农民收入, 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努力提高工资性、经营性、 转移性收入。健全农民增收机制。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护理、 物业经营及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 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鼓励农民共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完善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户+ 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基地+企业等多种形式合作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规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新型 合作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其在示范带动小农户、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利益共享机制,采取保底收益+按 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 种植养殖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民从身份农民职业 农民转变,加强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每年认定新型职业农 民 200 人以上。加强经济、管理等领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普及, 增强农民市场营销能力,持续夯实增收基础。开展职业农民培 训 2000 人以上。重点扶持返乡创业农民等十类对象并提供创业 担保贷款。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现代化,积极推广土地托管、代 耕代种、联耕联种、联管联营等新型服务方式,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农村电子商务,为小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小农户衔 接大市场。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 7.5%
     14.
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渠道。继续推进村级二三产项目招引。立足主导产业优势,鼓励各村继续实施引凤还巢和全民创业,大力招引二三产项目,尤其要突出招引总部经济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落户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努力 增加税收返还型收入,力争税收分成奖励收入超过 5500 万元。 落实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确保 5 个项目全部建设到 位。加快推进强村加油站项目建设,确保年内 3 强村加油站全部建成。持续深化百企联百村行动。深化精准结对,搭好 村企合作通道,全力推动村企合作走深走实,助力村级集体经 济发展。对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发展、三年见成效的目标要 求,加快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用好省信息平台,促进村 企高效精准匹配。持续跟进、强化保障,常态化抓项目签约落地,确保落地一对、见效一对。政府有力引导、企业有效参与、 乡村高质发展的联建体系基本形成,百企联百村取得实质性进 展和阶段性成果。充分挖掘村级资源性收入。化解土地要素瓶 颈,出台村级发展留用地政策,提高土地增减挂钩、奖励标准。 鼓励各镇村开发存量建设用地,或以土地入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鼓励经济总量大、带有资源性收入的村,深度开发和利用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校舍、仓库、厂房、设备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资源,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作路径。通过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公开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村集体经营收入超 100 万元的村 40%以上。严格执行三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农村集体资 产资源流转全部进场公开交易。稳步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加强 新型合作农场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切实加大资金、 技术、人才等方面政策扶持,增强新型合作农场示范带动能力。 鼓励发展村集体直接经营、内部承包经营、聘请能人经营、组 建产业服务联盟、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推行定管理费、 定产量、定成本、定利润分成的四定考核激励办法,按规定兑现管理费和收益分配。加快探索统一核算软件、统一农采商城、 统一票据、统一用工手续、统一出入库手续的五统一财务管理规范。整合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力争建成新型合作农场 80 家。
   
(四)突出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15.
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巩固深化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指导制定村(社区)党组织制 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五年行动规划。以打造党支部工作名片为抓手,优化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细则,全面推进先锋指数星级评定,力争五星级村党组织达 50%以 上。打造一批党味更浓、品位更高的红色阵地集群。持续抓好牌子乱象问题清理工作,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将有形阵地建设和无形阵地打造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党员 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按照一区域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思路,结合党建+产业+文旅,通过路牌指引、电子导航等多种形式,把村域内的各类党建示范点、党群服务中心、党建主题公 园、党小组之家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党建观光示范带,切实营造全市抓强基层党建、抓实党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16.
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 治理的引领能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 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高乡村治理 效能。完善市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建立健 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坚持和完善大数据+ 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切 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 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完善村 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挥村规民约在社区治理、社区文明、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扎实 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推广乡村治理创新典型经验。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 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小组邻里自治。加强和规范村务公开、村务监督,广泛开展社区协商。
     17.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传教育,群众知晓率不低于 90%。修订完善《海安市文明村 创建管理办法》,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创建,推动人 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争取更多 村入选南通市文明村、省级文明村。深化文明家庭”“最美 家庭”“诚信家庭创建,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村级文 明家庭入选率不低于村总户数的 80%。按照共建宣传新阵地、 共育文明新农民、共同发展新文化、共建村街新环境、共享发 展新成果要求,共建六个一阵地。在农村探索建立诚 信红黑榜制度,定期公布正反典型。完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效能提升示范点工程不少于 10 个。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培 训” “送展览等文化惠民活动。支持新华书店推进农村发行网点 和乡镇实体书店建设。深化殡葬改革,巩固和扩大文明殡葬专 项整治成效,加快镇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和村级公益 性集中安葬点标准化升级改造,确保按期运行。
     18.
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扶贫惠农资金和侵犯—22— 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基 层拍蝇,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农村宗教 事务,组织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月、基层民族宗教工作 依法行政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加强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以构建农村技防体系、全面推动高清化改造为重点,围绕反恐维稳、应急处突、侦查破案、治安防控、 安全监管等应用主线,进一步加强农村重点单位、要害部位、中心集镇安防建设,大力提升监控设备高清化、智能化比重, 在农村地区开展盐通高铁沿线视频覆盖、滨海新区技防体系、 城乡道路视频补盲等建设任务。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 动。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整治农村各类 安全隐患。
  
(五)突出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
     19.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研究探 索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具体实施办法。用好土地确权成果,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激发农村承包土地的市场活力,保障农民有经营预期稳定。加快培育合作社、新型合作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 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培育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力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 业实现新突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增长 6%,新增 2 家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继续培大育强新型经营主体队伍; 新增家庭农场 50 家以上,新培育各级示范农场 20 家以上;充分发挥南通市级三大产业联盟作用,积极构建联农带农机制, 带动更多农户融入产业链,分享增值收益。 20.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合同,准确把握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去向、用途等信息。 围绕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要求,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省级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节约集约利用。抓紧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 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及退出,探索超标准宅基地处置办法。拓展确权成果应用,进一步做好承包地管理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修订完善《海安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海安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行办法》,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全面开通农村产权项目线上交易,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和组织,加强农村土 地承包确权、流转、征用等涉地矛盾纠纷信访的调处仲裁化解能力建设,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合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监管监测体系, 稳定新型经营主体成本预期,实现种植大户与小农户双赢。
    21.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开展政经分离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职能分开改革试点。实行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 逐步建立职责明晰、稳定协调的基层组织管理体制,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运营管理机制,体系健全、管理统筹的农村公共服务财务财政分担机制。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 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把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办法,现阶段可以在本集体内部转让或由本集体赎回,不得突破本集体经济组织范围。探索对集体资产股份继承办法,探索农民以其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担保贷款的具体办法。全市力争25%以上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农户分红。坚持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有偿退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 理等各项改革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2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信贷,在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薄弱环节发 挥助力和骨干作用。发挥省农担海安分公司、商业银行在金融协同支农的重要载体作用,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确保涉农 贷款持续高于系统平均水平。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 整治等重点领域,推进农业科技与资本有效衔接,持续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入。聚焦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提 供金融服务。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提标、扩面,支持保 险机构创新农产品保险、价格保险、指数保险等。为新型农业产业建立专项农业保险,降低新型农业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支持和鼓励农业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力争新增 4 家企业挂牌上市。推动大型农机具抵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 业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实现 更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措施
    23.
强化组织保障。切实抓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贯彻落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把三 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真正体现优先发展。健全工作领 导体制。优化市级抓总、镇村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 各区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同步完善乡村振兴 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工作领导体系,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问题,积极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扎实推动海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立乡村 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将工作任务细化成考核指标,工作完成情 况与党政领导班子、相关部门工作业绩挂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明确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市委书记带头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 真正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 政治和组织保障。市委常委挂钩联系示范村创建,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照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参与协调统筹推 进,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定期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推动乡村振兴示范 村、先进村及三农各项重点工程、计划。定期召开部门、区镇 街道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乡村振兴各项重点难点工作,确保部 门联动配合。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先进村打造,开展新一轮机关部门帮村帮户大行动。注重对乡 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级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对连续三年考核处于后位的区镇街道诫勉谈话,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
    24.
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整合要素资源,优 先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发展。完善资金投入及使用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统筹高标准农田、四好农村路、 绿美村庄建设、新型合作农场等资金优先安排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引导民间投资等方式参与有一定收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设立政府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 乡村振兴基金,用于支持新型农业发展。对科创型项目实施拨 改投,撬动战略性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加大项目用地支持。 从每年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土地指标中,专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先 进村建设。鼓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收益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打造。
     25.
强化人才储备。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落脚点 也是。解决好从哪里来,让乡村成为人才集聚的希望田野。
    
一要壮大新型经营服务主体。鼓励种粮大户群 体更新种粮技术、经营理念,稳定种粮收益;加大政策支持力 度,支持农民身份转变,确保新型职业农民保障完善、收入稳定;鼓励社会工商资本经营主体来海创业创新。有组织地推动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各领域退休回乡人员回乡支持农村发展。
    
二是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鼓励农业企业通 过多种途径招引柔性人才。对在海安创新创业的高层次农业人才给予生活津贴和安家补助,对为海安服务的农技专家和科技镇长团、科技特派员给予适当补贴。引导名医、名师、名家进村,鼓励专业领域退休人员带资本、技术积极投身农村。
    
三是加大乡村人才队伍激励力度。三农工作,条件艰苦,任务艰巨, 各区镇街道一把手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既要懂三农,也要会抓三农,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探索通过建立新型 社区等方式,满足各村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健全培养锻炼制度, 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将乡村振兴示范村、先 进村培育有功、实绩优秀的人员与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有机衔 接;开展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研究,完善在职村干部经济待遇管 理办法,推动村干部待遇薪酬持续规范化。多管齐下,着力打 造集聚三农人才的强磁场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海安乡村示范村,先进村实施 下一篇:食品级304不锈钢和普通304不锈钢的区别